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 访问量:109947

吴松

WU SONG
吴松

香港“农民”

2016-06-06 11:52:36 来源:艺术家提供 作者: 卢川

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吴松的画时都会很喜欢。他的画没有令人费解的符号,没有故作孤傲的姿态,就像一瓶随时供人饮用的酒,体会和感受全在于饮者本身。

十几年来,他画面的主角唯有酒,或者说是装在瓶子里的酒,抑或是装酒的瓶子。有的酒瓶独立,在泛着紫色的背景下,像占据了整个夜空的大厦,轰立着,静穆着,让人感到种永恒感;有的酒瓶群聚,如酒柜里的阵队,手舞足蹈地狂欢,在热闹的世界里释放孤独;有的酒瓶打破固有的器具边界,有形却是无形,随时要涌放出无限的可能。这让我想起阿立卡,一位坚信微小事物同样可以具有伟大的意义的信念的以色列画家,他画身边的褥衣、椅子、电灯泡还有玻璃窗反射出的风景⋯诗意化的语言使其与传统的静物有本质的区别。吴松似乎更加纯粹。因为他眼中只有一种东西,这些东西在白天和黑夜都陪伴他,当他第300次看到它时,他决定让它成为画布上的主角。

太闲散的生活习惯,让吴松不太关注对方说话的内容,且语速很慢,说着说着,谈话的双方就开始自言自语起来。这次依然是这样。在他说起年轻时一段侦察兵的经历时,我开始走神了,想起了《重庆森林》里的桥段:驻守兰桂坊的警察梁朝伟,被快餐店女店员王菲暗恋,王菲每天都会坐半自动扶梯到梁朝伟家。扶梯经过那些狭窄的街道、摊贩、毫宅⋯ “你每天几点到画室?”“10点前”,这次总算有了交集。半山扶梯是单行方向,上午从半山往中环下行,最迟是10点。如果不想走楼梯的话,吴松必须10点前从家里出发。

香港,中环,摆花街头,咫尺即是兰桂坊,吴松的工作室就在这里。一百多平方米的工作室,墙上和地上完成和未完成的画作,玻璃窗外,狭窄街道里斑驳的老墙面,对照着洋气的写字楼。窗台上摆着几只空的玻璃酒杯,画架上搁着几支红酒瓶。吴松这个规矩的自由职业者,每天准时到达画室,开始画画或发呆。他创作的速度很慢,不断地修改否定,一年只能完成15件左右的作品。除了中环,他很少去其他地区,很多地方一两年都不会去,所以他自称是香港“农民”。

对吴松的评论里常定义他有双重身份,第一身份是艺术家,第二身份是兰桂坊的酒客。他自己却认为是“一半一半”的边缘身份。33岁才来到香港,在一个不同体制、不同文化习性的地方,一只脚在这,一只脚在那,他觉得自己有点不伦不类,于是日落而息时,在工作室附近的酒吧独自喝酒消磨时间,成为这位香港农民的习惯。他喜欢这里的小空间,大家互不相识却互相陪伴。偶尔会有坐在身边的陌生人向你打招呼,碰碰杯,无需语言。所以自然而然有这样的体材 - 没有宏大叙事,没有社会主体,只有昨晚的某个酒瓶。这个全世界体型都相似的器具里,只有黑、白、红三种颜色,那些理想、矛盾、复杂,都在里面,又好像都消失了。

本文录自: 《深圳- 闲人革命》﹐2011年

返回顶部